人到中年才恍然大悟:原来母亲才是世上最“无用”的人

不亲自持家,不知生活成本之高。

未经育儿之苦,不解父母恩情深重。

孩提时,对美食有所求,母亲总是迅速满足。

冬日的棉袄,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母亲的手艺;废旧毛线在她手中化为温暖的毛衣。

及至我们长大,面对离别,密密缝纫,唯恐归期迟延。

人至中年,成家立业,育有儿女,方能体会母亲内心的无奈与自责。

01

母亲的内心充满了矛盾:渴望子女成功,又忧心劳累过度。

童年时,母亲督促我们勤奋向学,以获得理想工作。

母亲深信高学历等于好工作、稳定收入,能够自给自足。

为此不惜投资,送我们参加辅导班,培养特长。

历经艰辛,将我们送入优秀岗位后,母亲却忧心忡忡,不愿见我们加班辛劳。

母亲时常念叨:“对自己好些,莫为工作过劳。收入足以糊口即可。”显然,这与她的初衷相悖。

所有收入与付出的努力是成正比的,母亲明白这一点,但她仍希望我们能轻松赚大钱。

02

母亲的生活充满节俭:既爱面子,又惧多花销。

你可曾见过母亲打扮的模样?亦是风华绝代。

但细看之下,母亲所用的胭脂水粉、衣物皆是价廉物美之选。

对母亲而言,节省开支,方为根本。

即便是父亲小酌一杯,也会遭母亲唠叨,不是嫌酒贵,而是主张健康生活。

然而,若有客至,母亲亦会慷慨拿出佳酿,让大家尽欢。

为孙辈选购礼物时,母亲总是精打细算,力求物美价廉。

鲜少看见母亲毫无顾忌地消费。

而当我们中年买衣奉母时,反遭责怪过于破费。或许那衣橱里的新衣,只待重要时刻才舍得穿着。

每遇亲友,母亲总自豪分享:“这是孩子买的。”笑靥如花。

03

母亲的生活脆弱而坚韧:即使含泪,也要守护幼子成长。

古语云:“女子本弱,为母则刚。”

作为母亲,保护后代是天性使然,然能力有时而穷,痛苦使她泪流满面。

但即便泪水盈眶,母亲未曾退缩,反而更加坚强。

北宋名臣寇准早年丧父,与母亲相依为命,以织布为生。

深夜里,寇准苦读之时,母亲便在一旁轻声纺织作伴。

日子虽苦,母亲却咬牙坚持。

寇准终赴京赶考得中进士,其时母亲已重病在身,仍勉力作画教诲寇准为官清廉。

范仲淹幼年失怙,随母寄居寺院。

不久后,母亲为了生存不得不改嫁,情感如何并不重要,母子存活才是关键。

你是否注意到,在艰难时刻,母亲的眼中常含泪水,或显于颊,或藏于心。

当你触及母亲内心深处的柔弱,你定会为之动容。

04

母亲的生活孤单且矛盾:思念儿女却鲜少主动联系。

有歌词唱道:“想你不是因寂寞,而是想你才感到寂寞。”

网友“酸酸姐”在外求学期间,很少给奶奶打电话。

生日当天,他与同学狂欢庆祝。

二十载后,偶然翻阅奶奶日记,惊觉一行字:“某某,生快。”

原来,那天奶奶记得清楚,欲拨电话祝福,却又担心打扰学业,最终未拨。

这份遗憾和牵挂,让“酸酸姐”心中久久不能平静。

原来,奶奶总是默默地思念每一个家人,却从不轻易打扰。

当然,这位奶奶也是一位母亲——爸爸的妈妈。

多少母亲会突然来一通电话,关切地问你近况如何。你说安好,她便匆匆挂断,生怕多言打扰。

多少次通话中,母亲总说:“家里都好,一切顺利。”实则她可能正忍受着病痛,心中有太多未言之苦。

05

母亲的生活充满了误解:全心全意为子女,却换来偏心的指责。

在许多家庭中,关于偏爱的争论往往指向母亲。

她安排日常家务,决定谁做衣服,谁买日记本,分配洗碗扫地的任务。

那些承担更多劳动、得到新衣较少的人,总感觉被区别对待。

事实上,母亲一直在努力平衡,想让每个孩子都幸福,但无法做到绝对公平。

母亲可能有重女轻男的倾向,或者偏爱最小的孩子,或是因照顾婴儿而分身乏术,难以面面俱到。

她已经竭尽全力,精力枯竭,然而谁能真正理解她的良苦用心?众人皆云母亲偏心,她也无力辩解。

母亲埋怨自己,未能为子女提供宽敞住房、体面婚事、周到带娃。

06

儿时的母亲形象高大威严,但随着岁月流转,我们渐长,而她似乎日渐矮小。

母亲的一生或许未曾成就大事,长期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,靠着父亲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。

甚至在家中还要忍受父亲的霸道,唯唯诺诺,不敢有丝毫反抗。

郑振铎曾言:“成功时,人人皆是友;失败时,唯有母亲——她是不离不弃的伴侣。”

并非所有母亲都能如同春水般滋养万物,大多数母亲都是凡人,生活充满无奈与寂寥。

无论如何,母爱如山,默默付出,不求回报。

若母亲有何不足之处,请多一份宽容,别让她心伤,好吗?

Tag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