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选华为加持的智界R7奈何“实力选手”太多,转粉全新智己LS6了

最近一段时间,国内新能源车市热闹非凡,尤其是20万级智能SUV这一细分市场,极氪、智己、智界等新势力选手纷纷祭出重磅新车,一时之间车市硝烟弥漫,让人大呼过瘾。作为前后脚上市,且均具有极高热度的两款车型,全新智己LS6、智界R7所具备的新颖技术亮点不少,很多消费者在两款车型之间犯了难。

对于年轻都市消费者而言,在选购智能化SUV时,往往更加关注三大方面,即智驱、智舱以及智驾。今天我们将主要针对这三大方面进行着重对比分析,看看谁才是更值得入手的那一个。

智驱

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车型,所变的不仅是动力系统,在智能化的赋能之下,新能源车型更是在舒适感、驾驶质感和安全性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我们先看全新智己LS6,该车提供有后驱单电机版本和四驱双电机版本,其中双电机版本的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为579千瓦,峰值扭矩800N·m,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绩3.48秒,最高车速可达252km/h。智界R7所提供的驱动形式与全新智己LS6相同,但双电机四驱版的系统综合最大输出功率仅有365千瓦,官方百公里加速成绩3.9秒,最高车速也略显逊色,只有200km/h。就动力储备及加速成绩而言,全新智己LS6无疑是更加出众的那一个。

在电池组方面,全新智己LS6所提供的选择比较丰富,其中涵盖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共三款电池,最高续航里程为802km。智界R7的可选择性稍差一些,只提供有两种容量的电池组。此外全新智己LS6和智界R7均提供有800V平台,前者15分钟最高可补能570km,而后者充电15分钟所能提升的行驶里程只有400km,补能效率亦远落后于全新智己LS6。

在底盘方面,虽然智界R7也提供有途灵平台,全系标配CDC可变阻尼减振器以及空气悬架,同时匹配智能路况识别系统,驾驶体验很是不俗。但仔细对比发现,全新智己LS6优势更加明显,其搭载灵蜥数字底盘,可以统一控制管理智慧四轮转向、智能电控减振、电驱等多系统,而且最重要的是支持OTA升级。在同级别独有的智慧四轮转向的加持之下,车辆不仅可实现蟹行,更能大幅幅缩减转弯半径,将转弯半径缩小至MINI COOPER S级,只有5.09m,另外还有主动防侧翻、单轮脱困功能,在驾乘舒适性及行车安全性等方面都更占优一些。

智舱

在日常用车时,座舱可以说是与用户接触时间最长的部分,一套舒适智舱不仅可以让用户拥有智能便捷的使用体验,而且还能解决驾乘舒适性、驾驶疲劳,避免事故发生等问题。

说到舒适智舱,可以说是来到了全新智己LS6的主战场。该车提供有26.3英寸大连屏+10.5英寸触控显示屏,车机芯片采用了8295,可支持多种类型的手机互联映射。IMOS超炫座舱将科技与舒适性进行完美融合,其中所包含的雨夜模式2.0非常令人惊喜。在恶劣天气下,该模式能够在数字驾舱屏上,把车身侧后方的路况信息清晰地呈现出来,并且用红框标注出有安全风险的交通参与者。发现水坑后还可以主动升起悬架,提升离地间隙,大大提升恶劣天气下的驾驶安全性。除此之外,全新智己LS6支持零重力座椅+贵妃椅+大床房的“三躺”模式,配合放倒后排座椅后的大床房模式,在三种全松弛模式之下,能为用户营造出如五星级酒店般的舒适体验,于旅途中尽享放松惬意。

作为对比,智界R7所搭载的鸿蒙座舱目前虽说也很成熟,不过鸿蒙座舱在生态更偏华为自家,兼容性一般,比如手机映射,同品牌的手机和其他非华为品牌的手机,体验差异感是巨大的,给人的感觉并不像全新智己LS6那般“全面”。

智驾

再来聊一聊智驾,可以肯定的是,搭载有华为ADS 3.0智能驾驶系统的智界R7,无论是在开城数量还是智驾体验方面,都处于同级别的绝对第一梯队,其中车位到车位级别的智能领航更是令人叹服。这没啥好说的,毕竟是华为出品。

然而令人十分惊讶的是,全新智己LS6在智驾方面也有着亮眼的发挥。该车这次升级了端到端大模型的无图NOA,无论是开城速度,还是在环岛和调头等场景下的能力都已经无限接近于华为ADS 3.0的水平。一句话总结,全国都能开,全场景都好开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全新智己LS6这次还做到了将灵蜥数字底盘和猎鹰智慧灯光系统,与智驾域进行结合。前者在加入后轮转向功能之后,使得车辆在智驾模式下可以做到低速更灵活、高速更稳定舒适,在面对城市NOA调头及转弯等场景时,车辆表现更加从容,智驾接管率更低。后者则可以在遇到行人鬼探头时进行高频闪烁,以提醒车主及行人,进一步提升行车安全性。

总结

总的来看,进行全面升级后的全新智己LS6在硬实力方面得到了质的提升,该车无论是在智驱、智舱亦或是智驾等方面均展现出了足够的优势,尤其是智驾方面的进步,着实是有目共睹。个人认为,全新智己LS6的硬实力丝毫不虚背后拥有华为加持的智界R7,更关键的是该车在价格方面还做到了更加亲民。由此来看,全新智己LS6才是年轻都市消费者的更优选。

举报/反馈

Tags: